致命殺手:托福松潛伏在你的食物中!
- denny30628
- 2024年9月27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近日發生在台東賓茂部落的小米粽食物中毒事件,引發了全台關注。經調查,這起事件的主因是致命的有機磷類農藥——托福松(Terbufos)。這種農藥的毒性極高,僅僅0.6至1公克的劑量就足以致命。在事件中,12人因食用含有托福松的小米粽送醫,最終導致3人不幸喪生,6人仍在加護病房中接受治療。
這次事件讓人不禁思考:托福松這類農藥為什麼會出現在食物中?我們的日常飲食還有多少未被發現的潛在危險?接下來,本文將深入探討托福松是什麼、它的毒性如何、為什麼會進入食物鏈,以及我們如何預防這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托福松是什麼?
托福松是一種有機磷類殺蟲劑,廣泛應用於農業中,主要用來防治根部線蟲以及土壤中的害蟲。由於其針對土壤害蟲的高效性,它在全球許多地區都被廣泛使用,特別是在種植玉米、大豆、馬鈴薯等作物時。雖然托福松具有強大的殺蟲效果,但它的劇毒性使其成為一個潛在的健康危險源。
托福松的毒性來自其對乙醯膽鹼酯酶的抑制作用。這種酶是人體神經系統中負責傳遞神經信號的關鍵物質,一旦受抑制,神經傳遞就會失常,導致肌肉痙攣、呼吸困難,最終可能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典型的中毒症狀包括瞳孔縮小、呼吸困難、肌肉無力、流口水等,急性中毒甚至可能在幾分鐘內發作。
托福松如何進入食物鏈?
托福松的使用主要針對作物根部和土壤中的害蟲,因此它的劑型通常為顆粒狀,農民在種植作物時將其混入土壤中。按照規定,托福松應該只用於特定農作物的防治,並且應該嚴格控制使用量。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過量使用、誤用或者非法使用托福松的情況並不罕見,這增加了農藥進入食物鏈的風險。
托福松進入食物的途徑主要有兩種:
土壤殘留:托福松可以滲透到作物根部,通過植物的吸收進入到植物體內。雖然托福松的顆粒狀劑型理論上應該減少這一風險,但土壤中的殘留仍可能隨著時間積累,最終進入作物的可食用部分。
水源污染:農藥在田間的使用有可能通過雨水或灌溉水系統,進一步污染附近的水源。這些含有托福松的水源不僅影響農作物,還可能間接影響生活用水,進而危害人類健康。

托福松的毒性與危害
托福松屬於有機磷類農藥,這類化學物質的特點是能夠迅速抑制神經傳導酶。當人體接觸到托福松時,會出現一系列中毒症狀,輕者頭痛、噁心、流涎,重者可能導致呼吸困難、昏迷甚至死亡。以下是常見的托福松中毒症狀:
瞳孔縮小:中毒者的瞳孔會迅速縮小,出現針孔狀瞳孔,這是有機磷中毒的一個典型症狀。
呼吸困難:由於托福松會影響呼吸肌肉的正常功能,中毒者通常會出現呼吸急促甚至停止呼吸的情況。
流口水與嘔吐:托福松中毒會刺激唾液腺,導致中毒者過量分泌口水,並伴隨噁心、嘔吐。
全身無力與肌肉抽搐:中毒後,神經系統受損,可能導致全身無力或局部肌肉抽搐,最終可因呼吸衰竭而喪命。
根據報導,小米粽中毒事件中的受害者在食用後不久便出現上述典型症狀,並迅速惡化。

台灣的農藥使用現狀
台灣的農藥管理相對嚴格,尤其是對有劇毒性的農藥如托福松的使用進行了嚴格限制。農民在購買這類農藥時,必須實名登錄,並按照相關規定進行使用。然而,由於台灣農業結構多為小農經營,對於農藥的使用與監管難度較大,許多農民可能因為缺乏知識或是誤信偏方而過量使用或不當使用農藥。
根據食藥署的數據,台灣每年都會發生數起因農藥殘留超標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雖然大部分的情況屬於輕微中毒,但也有如本次事件般的嚴重情況發生。這些事件提醒我們,農藥使用的管理與監督仍需持續加強。
如何避免托福松等劇毒農藥進入食物鏈?
要防止類似的食物中毒事件再次發生,關鍵在於從農業生產到消費環節進行全面的把控。以下是幾個防範措施:
加強農藥監控:政府應加強對農藥的銷售、使用和存放的監管,防止農民非法使用或過量使用托福松等劇毒農藥。
推廣有機耕作:鼓勵農民使用有機肥料和生物防治方法,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雖然有機農業並不是完全無風險,但相較於化學農藥,其對人體的危害要小得多。
加強食品檢測:在食品進入市場之前,必須進行嚴格的農藥殘留檢測,尤其是對進口食品、加工食品等高風險產品。
消費者自我保護:消費者在購買農產品時,應盡量選擇有機產品或是經過認證的無毒蔬果。此外,在食用蔬果前應徹底清洗或去皮,以減少農藥殘留的風險。
推動環保與教育:加強農民和消費者對農藥使用與食品安全的教育,提升全社會的食安意識。
結語
托福松這種劇毒農藥的出現,暴露了農產品安全問題中潛藏的巨大風險。此次台東小米粽中毒事件警醒了我們,農藥的使用和監控不可掉以輕心。從生產者到消費者,我們都需要更加謹慎地對待每一個環節,確保我們的餐桌上不再出現潛伏的致命威脅。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