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denny30628

「山陀兒」颱風狂風暴雨在即,如何預防農作物淹水?


「山陀兒」颱風動態(翻攝/交通部中央氣象暑官網)


每年的颱風季節,不僅對基礎設施和居民生活造成威脅,對農業生產也是一大挑戰。台灣以及亞熱帶、熱帶地區的農民往往面臨著颱風帶來的狂風暴雨,這些天氣條件很容易導致農田積水和農作物受損。水分過多、根部窒息、病蟲害增加等問題都是暴雨和積水帶來的直接影響。為了幫助農戶有效應對颱風帶來的風險,本文將從科學和實用的角度介紹幾個重要的預防措施,幫助農民在颱風來襲前保護農作物免於淹水損害。




第一部分:颱風暴雨對農作物的主要影響

1. 積水對根系的傷害

當颱風帶來強降雨,農田積水時間過長會對作物的根系造成嚴重損害。植物根部需要氧氣才能正常代謝和生長,但當田間長時間積水時,根系就會因缺氧而窒息,導致生理機能失調,甚至死亡。

2. 土壤養分流失

暴雨和洪水會沖刷農田表層土壤,帶走其中的養分和有機物,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環境。特別是氮、磷、鉀等重要養分的流失,會讓作物生長不良,甚至無法正常結實。

3. 病蟲害問題增加

颱風過後的濕熱環境特別適合病菌和害蟲的滋生。濕度增高會促使病害,如根腐病、疫病等快速蔓延,而這些病害會在極短時間內摧毀大片農作物,讓農民損失慘重。





第二部分:預防農田淹水的具體措施

為了有效預防農作物在颱風期間遭遇積水損害,農戶應及時採取以下幾個防護步驟:

1. 強化排水系統

有效的排水系統是農田防止積水的第一道防線。在颱風來臨前,農戶應確保田間的排水溝渠暢通,並加強農田排水設施的管理。

  • 清理排水溝渠與排水設施:在颱風季開始前,農民應定期檢查並清理農田周圍的排水溝渠,避免雜草、土石、垃圾等堵塞排水系統。排水不暢是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颱風前必須確保排水設施功能正常。

  • 設置多層排水系統:在容易積水的地區,可以考慮設置多層排水系統,確保大雨來襲時能夠迅速將積水引流到排水溝或附近的集水區。

2. 高壓低窪地區的特殊管理

低窪地區通常是積水最嚴重的地方,為了減少水淹損害,這些地區應採取特殊的應對措施。

  • 增設臨時排水設備:在低窪區域,安裝臨時的水泵系統來應對突發性的大量降雨,確保積水能在短時間內被排除。這對於那些靠近河道、湖泊或其他水源的農田尤為重要。

  • 築堤防洪:對於容易發生洪水的區域,可以考慮提前築堤防洪,利用沙袋、臨時堤壩等來防止洪水進入田地。這種臨時措施對於減少洪水入侵非常有效。

3. 改進土壤結構,提升土壤滲透力

改善土壤結構能夠有效提升土壤的滲透能力,使得降雨後的積水能夠更快滲透入地,減少表層積水的風險。

  • 加入有機質:在土壤中添加有機肥料或覆蓋植物殘渣,能夠幫助土壤保持結構的穩定性,增強其吸水和排水能力。這對於長期防止土壤流失和增加土壤肥力也有很大幫助。

  • 深耕與翻土:深耕可以打破土壤中的硬化層,使土壤更具透水性,這樣可以在颱風降雨後加快水分滲透,避免積水過多。

4. 選擇耐水性作物品種

選擇耐水性較強的農作物品種也是減少颱風淹水損害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某些稻米或蔬菜品種在積水的環境下有更強的生存能力。農民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選擇合適的品種,這樣即使面臨積水,這些作物也能相對更好地適應環境。




第三部分:颱風期間的應急措施

1. 及時排水

颱風來臨時,農民應該保持高度警惕,並密切關注田地的積水情況。必要時,應提前啟動排水設備,確保積水不會長時間滯留在田中。如果田間水位上升過快,則應及時進行抽水,防止作物根系長時間浸泡。

2. 防止水流沖刷

颱風期間的大雨會帶來強水流,容易沖刷農田並帶走土壤和養分。為了防止這種情況,農戶可以在田間邊界處增加臨時障礙,如沙袋、木板等,以減弱水流速度,防止對土壤的沖刷。

3. 保護年幼作物

年幼的作物根系淺薄,更容易受到積水影響。因此,在颱風期間應特別關注這些作物。如果水位快速上升,可以考慮對這些作物進行臨時保護,或提前收割一些已接近成熟的作物,降低損失風險。




第四部分:颱風過後的恢復措施

颱風過後,快速恢復農田是確保農作物持續生長的關鍵。這需要採取有效的後續管理措施,以減少災後損失。

1. 排水與清理

颱風過後,應迅速檢查農田積水情況,並盡快排出殘留的積水。排水結束後,應對田地進行清理,特別是排除被沖刷進田地的雜物和沙石,並恢復排水溝渠的通暢。

2. 補充養分與修復土壤

颱風後的沖刷可能會導致田間養分流失,特別是氮、磷、鉀等重要肥料元素。因此,颱風過後應及時施用有機肥或化學肥料,補充土壤中的養分,幫助作物恢復生長。同時,如果土壤結構被破壞,應進行適當的耕作和修復。

3. 預防病害

颱風過後的潮濕環境容易引發各類病蟲害。農民應特別關注農作物的健康狀況,並及時使用農藥或生物防治技術,防止病害蔓延。

0 次查看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